六一,儿童节。一个温暖过好多人的日子。
谁不曾年少过?谁不曾期盼过?谁不曾快乐过?对于六一,或许,80后的一代记忆更为深刻一些吧?
小学时,属于班上活跃分子的我,理所当然的每年这些活动都是要积极参与的。记得上二年级,还根本不懂什么是舞蹈的时候,音乐老师给排练了一个节目,名字是《牵牛花》,那时候没有音响,没有电脑,老师先是教会我们唱歌,然后再配上动作,手舞足蹈的,忙的不亦乐乎。每天下午没有节目的小朋友都回家吃饭,写作业了,但我们放学后,还要排练一个多小时,而且老师特批我们练舞的,不用做家庭作业,那个心里的乐呀,觉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,在别的小朋友面前也是趾高气扬的。哈哈,可是等到六一那天正式上台表演的时候,动作不整齐,也不规范,唱的歌也跑了调,但这依旧无法影响我们愉悦的心情,从台上下来,管它得不得奖,先去买根冰棍解解馋。那时,好像一根一毛钱,而且加了牛奶的大雪糕,要5毛钱,呵呵,没关系的,反正咱有钱,因为那天过节,爸爸会给10元零花钱,以供节日那天的“挥霍”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也懒散了一些,到上五年级时,就不太爱参加学校的各种节目了,但那年的六一,在语文老师的“威逼利诱”下,第一次以单独的形式登台,节目是一个诗歌朗诵,名字叫《浪花里的一滴水》,具体内容忘得差不多了,但永远能记得那个朗诵获得了第一名,而且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市的文艺汇演,呵呵,成绩还好,和一个男生并列二等奖,奖品是一个塑料皮的日记本,而且是有密码锁的那种,拿回来后也让同学们着实羡慕了好一阵子。
也许,是那次的经历鼓励了我,于是开始喜欢文字,喜欢诗歌,也喜欢朗诵,每年的奖励总让爸给我买各种图书作为奖品。以至,后来上大学后,在得知学校公开选拔播音员的时候,在好友苦口婆心的劝说下,报名参加了,结果是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和我们学校最帅的男生搭档,成了我们学校的播音员兼宣传部长,的确满足了一下那颗小小的虚荣心,呜呜,但满足的同时,也承受了无数女生能杀死人的眼光.....
下午,正当我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回忆之中时,子轩过来轻轻的摇摇我的胳膊,然后爬在我耳朵边问我,妈妈,明天儿童节,你送什么礼物给我呢?这小鬼,怎么总是忘不了礼物呢。不过,我小时候好像也是这样,想想,释然。
晚上,在给儿子准备明天要穿的衣服和鞋子时,突然心情就像自己小时候过节那么开心和激动。
童年的记忆,无论什么时候想起,唇齿边都飘荡着满满的余香。
童心,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鸟,希望它可以为你停留,为我停留,也为他停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