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以食为天。饮食已经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,成为了地域文化的另一种诗意表达。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,思南千层粉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。这种美食是乌江思南段下游龙江、大同等地人民的独创,成为了当地百姓款待亲朋好友的佳肴。
制作千层粉的时间一般是在冬天,其原材料是大米。首先将大米淘净后用水浸泡两天,然后用石磨将米磨成浆,再放在锅上蒸。蒸“千层粉”的工具是一种用篾条做成的笆箦。笆箦上铺一块干净的白布,把磨好的浆用舀水的瓢均匀的淋在笆箦上,待一层蒸熟后,便淋第二层,如此反复,等全部淋完蒸熟过后有千层之多,故名“千层粉”。待蒸熟的“千层粉”全部冷透过后,用干净的水泡好,来年春节的时候便可以用刀切成片放进锅里煮,它自然的分成一根一根的,加上佐料便成了待客的好食品。
千层粉又被当地老百姓叫做“牵肠粉”。这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。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居住在乌江沿岸的龙江、大同等地的很多居民都是靠走船为生。乌江是一条美丽而凶险的河流,滩多浪急,在这条河上走船的船夫们每次都是心惊胆战,家里的妻室儿女更是为他们担惊受怕。但是生活所迫,再凶险的河流勇敢的乌江汉子也要去闯荡。走船已经成为了勇敢者的活动。有一年冬天的时候,乌江边最年轻的驾长结婚了,他一直沉迷于新婚的喜悦之中,陶醉在鱼水之欢的快乐里,他完全陷入了这种温情的生活。再加上常年走船遇到的风险使得他开春过后迟迟不肯出门走船。村寨里的人们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,眼看一个最有前途的驾长就要荒废了,大家十分着急。一天晚上他早早地吃完饭就上床睡觉了,新婚的妻子却还在磨坊里一言不发地忙碌,怎么劝说也不开口,也不休息。他只得一个人上床睡觉。报晓的鸡已经叫过三遍了年轻的妻子还在忙碌,他感到好奇披着衣服前去探个究竟。当他走进厨房的时候看见里面热气腾腾,蒸熟的千层粉刚起锅,散发出诱人的香味,他不由得伸手想吃。这个时候年轻的妻子阻拦了他,开口说到:“明天你再不出去走船我就一辈子不说话。”他惊愕地看着妻子,漂亮的妻子在蒸腾的雾气中一脸认真,红润的脸色里显出坚毅和诚恳,知道她不是开玩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