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害怕,面对一种心灰意冷的眼神。因为在这样的眼神里,我看不到任何生命的光亮。我曾经想过,那些在高楼上纵身一跃的人,到底经历过怎样的绝望?他们明明应该是眼神清亮的少男少女,或是正值奋斗年华的青年,可他们的心却跟风雨天的烛火一样寥落。他们在抑郁成灾的世界里抽身而去,为身后的人留下了太多惋惜和不舍。然而,最是令我动容的却不是那些在凋零的花朵面前哀痛的灵魂,而是那些脸上刻满了沧桑却依然努力生活的人。
在我的生命中,曾有一个人,陪伴我走过了少年的时光。或许无人能够想到,那个对世界总是带着善意的慈祥的人,遭遇过怎样的苦难。年幼时,因家境贫穷,她被双亲送予他人抚养。虽然有幸得到养父母的照料,却在成婚后过上了痛苦的生活。那个年代,本就被饥饿折磨的她,心中更是装满创伤。丈夫没有给他应有的疼惜,而是一言不合就进行打骂。她的儿女自是不能避免。生二女儿的时候,没人为她找来产婆,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迎接孩子的到来。我曾试想过,当她剪断脐带的那一刻,心中该是怎样的孤独和落寞?这样的事实,放在如今,我是难以想象的。因而面对她所经历的一切,我常想,是否那个年代的人都有一种别样的坚韧,哪怕周遭的世界造就了无边的苦难,他们却还能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耕耘希望的未来?是否,她就不曾绝望过?
其实,真的不是的。她曾想过了结自己的生命,逃离身边的苦难。可是,或许是身后的几个儿女给了她太多的牵挂吧,她终究还是挨了过来。我一直觉得她那普通的人生比那虐心的电视剧还要苦。她曾有六个儿女,最后却只剩下四个,一个5岁那年因病离去(那时医疗条件太缺乏),另一个我记不清原因了。她的人生,真的可以用风吹雨打来形容吧。只是面对人生的苦难,她埋怨过,却未曾真正绝望过。
她的一生,未曾给我们留下什么财富,可她就像老舍笔下的母亲一样,无形中给了我们太多生命的教育和感动。还记得阅读老舍《我的母亲》之时,我曾被一段十分平实的话所感动。那段话里没有被苦难浸淫的无边黑暗,没有反复强调的坚强与乐观,有的只是一份藏在文字背后朴实的态度。然而,就是这样的态度,却无形中触及了我心深处。
那段话是这样讲述的,“桌椅都是旧的,柜门的铜活已残缺不全,可是她的手老使破面上没有尘土,残缺的铜活发着光。院中,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,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,年年夏天开许多花。”当时,我在读完整篇文章的基础上也细读了这段话,而后简单做了一下笔记,或许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吧。只有一个对生活满怀希望与热爱的人,才会悉心护料花果的成长。我不知道他人是否同意我的想法。可在我看来,母亲对桌椅洁净的执着以及对植物的爱护,多少都带着对生活的一丝热爱。她的人生明明也曾被苦难包围,小儿子一岁半时她便失去了自己的丈夫,后来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,生活中,她不仅要与贫穷做斗争,还要应对丈夫脾气极坏的寡姐。可是,面对这一切,母亲从未想过,就这样放弃自己的人生,抑或是敷衍地过活。
或许,有时候,活着比离开更需要勇气。那些真正让人感动的是经历了苦难,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。我境界未及,无法无所畏惧,可我却一直不想把“死亡”当成可怕的事物与无边的黑暗。我甚至喜欢史铁生笔下的那句“盼望站到死中,去看生”。因为在这样的语句里,我读到的不是无边的黑暗,而是一份面对生死的淡然。这份淡然,不是对生存的逃避,亦没有对死亡的畏惧,有的只是一份藏于灵魂深处的宁静。在《记忆与印象》中,我曾看到这样的一首诗,里面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:午后,如果阳光静寂/你是否能听出/往日已归去哪里/在光的前端/或思之极处/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/生死同一。我无法确切地解释这些语句的意思,可是在看到它们的第一眼,我就喜欢上了。我想知道,“生死同一”的背后,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心境?
或许,我并不懂得生死的界限与同一,可我相信,那些看透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,既不会强行折断生命的花枝,亦不会苦苦挽留离开树木的落叶。他们不是不懂黑暗,不是不曾厌倦生活,亦不是想要逃离死亡的束缚,他们只是知道,活着的本身,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和意义。
我一直相信,每个人都有其重要性,我更相信,那些在抑郁的深渊中苦苦挣扎的人,一定有人在牵挂着。我曾想过,如果有一天,那些牵挂我的人都离开了,我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?后来想想,我或许有两种选择吧。一是意识到自己很重要,二是知道自己并不重要。这样说,或许有些矛盾,但却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。我不相信,我来到这个人世就没有存在的理由。如若我赋予自己的人生一定的意义,那么我一定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。可另一方面,我又不想过度地沉浸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,我希望我能看清自己不过是宇宙下一个渺小的个体,与其深陷于自己建造的牢笼,不如抬头看看天空,看看那广阔的世界。因为我深知,不管个人如何悲伤,阳光照样会照射大地,雨水照样会洗涤尘世,大海也照样会潮起潮落。因而我曾认真想过,或许,能够活着,看一看这美丽的风景,本身就很美好。
这人世,有时并不需要太多的繁杂,一处最简单的风景,一句最朴实的语言,一个最简单的问候,或许都会成为我们生存下去的理由。
毕竟,对有些人来说,活着本身,真的太难。想起高三那年,离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时候,家乡另一个中学的一名高三学子在上学途中不幸遭遇劫难,因而丢了性命。那时的我,不知为何,心中竟有些悲伤。其实,有时候新闻看多了,我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起伏。可是那个不曾相识的人,却让我感到深深的遗憾。或许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同为高三学子,抑或是因为我们背后都有一个无关富裕的家庭。所以,推己及人,我想,面对辛苦养育他成长的父母,他的内心应该会有一种无法报答的痛吧。而面对努力了许久却无法一展身手的高考,他的心又该是怎样的遗憾。只是,人已离世,他的心可能再无苦痛,可怜他的父母,又该怎样忍受这样的苦难。这一生,他们再也无法为孩子嘘寒问暖,能做的,或许就是纪念吧。多希望,这世间能少些人承受这样的苦痛,多希望,每个人都能因为某份牵挂,而珍惜别人再难获得的生命。
我真心希望每个深陷于悲伤的人都能相信:这世间,天高地阔,无处不风景。如果可以的话,走出去看看吧,或许你也会跟我一样,渐渐走出黑夜寒冷的街道,并在清晨独自行走的时候,看到火红的木棉已经晕染了半边天空,看到远处的山亭隐于一角显得格外逍遥,而湖边山坡的树上竟开满了黄色的花。当你低头看看身旁的草地时,或许会有一只小小的蝴蝶,正停留在一朵花上。虽然它很快就飞走了,可是它离去的时候,身上却洒满了阳光......